前天 17:15
资阳市文化馆
来自四川
九曲河门户网
当高腔的韵脚响起,才知沱江水已酿造百余年的戏文......
在老茶馆的斑驳木桌上,曾有多少盏盖碗茶映照过"资阳河"流派的唱腔曲牌?川剧"资阳河流派"如沱江般流淌了两个世纪,自清光绪四年"名威科班"的铜锣第一次敲响,这项融合高腔、昆曲、灯调的艺术瑰宝便演绎着巴蜀大地的悲欢离合,始终在沱江两岸生生不息。
“一月一艺:非遗戏曲”体验活动将在八月开展,资阳市文化馆特邀乐至县文化艺术中心教师铺开一方戏曲江湖,带您穿越时空触摸"无乐不成班"的戏班传奇。
第一期体验时间: 8月3日周日下午3:00-4:30
地点:资阳市文化馆一楼直播教室
参加年龄: 3-80岁
体验名额: 40人(每期活动40个名额,请及时关注活动报名信息)
川剧(资阳河川剧)202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川剧(资阳河川剧)以高腔为主,取声腔做派的略微不同,独树一帜地将川剧高腔演绎到极致。
川剧(资阳河川剧)最具特色的是川剧高腔中的唱做念打,既结合了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念白唱词等形式,又深化了技艺上的变脸、吐火、水袖等。在一百多年的演艺中,以乐至方言为主,从词汇、谚语、歇后语、到最粗野的谩骂等方面,吸收保持了形象、粗犷、引人发笑的乐至本地人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经过其代表人物如白玉琼,华子才、米成章、马玉晴、缪家俊、冯心田等发扬光大,使川剧(资阳河川剧)在支流众多的川剧流派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无论传统剧目《秋江》《安安送米》《驼子回门》《草莽英雄》《商鞅》《班超》或新编现代剧《陈毅还乡》《名曲名段露新枝》《青松颂元帅》等,均弘扬了面对荒芜和灾害,川中百姓慈孝并存、勤劳开拓和乐观幽默的精神。
女,2004年8月11日出生,汉族,共青团员,毕业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在2022年11月参加了中国英语电视台频道节目“more than face-changing Sichuan Opera’s young talents”直播与纪录片中滚灯和变脸吐火的配乐工作,在2023年参加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中《王婆骂鸡》的上手琴师配乐工作和《乔子口.数七桩》中京二胡的配乐工作,并取得了全国第14名和 67名的佳绩2024年10月参加第二届川剧汇演中《刺目劝学》荣获优秀奖;12月参加四川省首届中小学生戏曲传承展演决赛中《滚灯》和《武松打店》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2025年6月参加“非遗正青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展”参演了《题賨城》。
2025年6月参加四川扬琴传统剧目传承研修班结业展演,并被《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知名媒体报道。
女,青年川剧演员。2022年11月18日,参加CGTN官网、海外脸书账号等平台向世界宣传川剧魅力的直播节目。10月1日发表于“今日资阳”和“今日头条”,国庆七天在当地所有电视频道滚动播出。 2021年2月3日,参加武侯春晚《最美逆行者》节目演出。2023年4月,参加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一一原创大型川剧《还我河山》中担任第二女主“丹桂”一角的演出任务。
2023年6月参加2023年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 演出川剧《思凡》片段获得四川省戏剧家协会颁发的四川赛区“优秀节目”奖。2024年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戏曲组银奖,2024年6月1日在四川省川剧院“周末戏聚”活动中表演弹戏《六月雪》。
八月上旬,让我们跟随刘馨宇、刘子琳两位老师,共赴这场穿越百年的戏曲之约,不仅关乎技艺传承,更是对巴蜀文化基因的一次深情解码。
这里有高腔穿云的苍劲,
更有一代代艺人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
正等待新鲜的血脉为之驻足…
2025年7月29日(星期三)上午9:00开始报名,额满即止。采用线上报名方式,手机下载文化天府APP和资阳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报名。
4.点击“课程报名”,选择对应课程输入信息报名即可。
1.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点击关注资阳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2.进入公众号后,选择左下方预约报名,进入页面即可。
千年高腔正等待您的加入
让我们在夏日蝉鸣里
共同谱写"资阳河"的新传奇
对川剧感兴趣的亲们快来报名吧~
本文由用户发表,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九曲河立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