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好高级!资阳九曲河及沱江沿岸城市更新设计效果图
项目缘起:2024年轨道交通资阳S3线通车,作为四川省内第—条城际轨道交通,S3号线的建成提升了成都与资阳的城市互动,为资阳带来了大量人流。在此背景下,围绕资阳轨道交通核心站点策划“城市之脊”,提升高品质生活空间的规划设计工作也相应展开。
项目以策规一体、运营先行的更新逻辑推进,还原老城市烟火气,激活沱江与九曲河沿岸绿地空间。以资味九曲,烟火资阳为策划理念,创建资阳“城市之脊”上的文旅商业城市名片,打造首条以城市精神为内核的“新烟火主义”文旅商滨水特色商业街区。
以一心两轴为规划结构,将两江交汇处的苌弘广场项目的空间核心及文化表达,结合沱江沿岸滨江空间形成苌弘广场站到苌弘广场的时代记忆轴,结合九曲河东岸绿地空间形成彩虹桥到苌弘广场的音乐水岸轴。以一心两轴带动周边的街区创变。
苌弘以孔子之师闻名,苌弘广场中的访弘问乐雕像正是讲述了孔子向苌弘请教韶乐的场景,作为资阳的文化象征,也是市民活动的重要城市空间。但现有广场空间局促、文化载体缺失、江岸联动不足制约了其空间品质的提升。
设计通过对广场沿江岸线的梳理,采用悬挑平台扩大广场空间,中部开口联动江岸湿地,从苌弘化碧的历史典故中提取晶石形态建筑,作为城市展厅,增加了文化载体。
同时,从访弘问乐雕塑到苌弘化碧建筑,重构了城市空间的故事性,也形成了文化表达的升华。
整个建筑外立面采用异形超白玻幕墙,内置LED透明屏,可全方位形成影像表达。独特的玉石形态,既是沱江沿岸微微发光的明珠,也是市民聚集打卡的新城市地标。
为实现360度的影像表达,设计对比了光电玻璃、外置LED屏、透明屏等多种影像呈现技术。最终选择了内置的透明屏技术,减少了对外立面的影响,也保证了白天的建筑效果及室内的采光,安装与检修较为便捷,造价也得到了相应控制。
现有的广场边界为河道保护线,现状标高为50年洪水水位。为了达到拓宽广场空间,打造特色观江体验的效果,延伸的景观平台采用15米的悬挑设计,缓缓升起2米,无结构构件影响行洪,也保证了洪水水位要求。
结构设计采用6榀悬挑桁架实现出挑。每榀桁架结合建筑方案形态找坡,以减轻面部自重。桁架为变高度桁架,桁架根部高度约3.58米,悬挑端部高度约2米。桁架根部与桩基础连接,桩基础与内侧建筑基础通过基础梁连接形成整体。端部横向平台采用两榀约21.5米跨的桁架实现,桁架高度为约2米。
从中车1952到资阳造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产业的迭代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轨道交通到达资阳最重要的站点之一,苌弘广场站靠沱江沿岸一侧,以时空之路为理念,将不同时代的产业记忆融入沱江沿岸空间设计,形成游览体验+文化演绎的城市空间,活化时代记忆。
1965年资阳内燃机厂(431厂)破土动工,由此一代代431厂职工在资阳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十里车城”,为国家的铁路运输贡献资阳力量。作为苌弘广场站出口区域,我们提取了这一段历史,还原时代记忆。设计以火车头、内燃机、月台等元素作为景观家具,增补了原有滨江空间中所缺失的休憩与配套商业空间。
通过一条特色的景观构筑——时空隧道,我们将时代记忆从中车1952拉到航天2025。
2025年1月20日,“资阳造”商业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产业也成为了资阳的城市标签。通过对苌弘广场一侧老旧商业载体改造,采用雁城之翼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一组具有飞翔之势的特色商业建筑。
以音乐作为九曲河东岸主题,以韵律、唱腔、舞蹈、绽放、节拍为理念打造人行天桥及非标商业建筑。
乐之丝——提取具有韵律感的丝带形态构建人行天桥连接苌弘广场与九曲河东岸,连接区域慢行体系。人行天桥横跨轨道交通,通过40米跨度避让轨道交通保护线。外立面采用渐变的釉点玻璃包裹结构构件,形成轻盈之态。
雁城客厅——以资阳传统唱腔中的乌蓬船为灵感,取其神态神韵,整体造型犹如一艘乌篷船停靠在九曲河岸,再现河畔生活的场景,并在底部印刻“资阳河“流派唱词,将资阳文化与建筑造型融为一体。建筑功能为城市展厅与特色餐饮融合,建筑屋顶可作为特色戏曲舞台。建筑材料采用铝镁锰金属屋面、超白玻璃幕墙等材料进行现代诠释。
音乐芭蕾——中部的艺术集合店由于乐曲间奏,屋顶露台装置宛如随音乐起舞的芭蕾舞者,以其具有菱角和辨识度的建筑语言凸显空间艺术性,错落有致且引人入胜。
乐之花——以花朵为概念,呼应绽放,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段独立而相互交织的旋律,流动的形态仿佛音乐节奏中的渐进与起伏。覆土的屋面融入绿地之中,与已建建筑呼应。
节拍器——以节拍器为建筑母体,立面融入律动元素,彩虹桥中圆环元素跳跃至节拍器之上,形成互动空间。屋顶设置观景平台回望九曲河东岸。
音乐元素——在景观节点上也迎合音乐主题,增补了特色景观构筑。
在河岸绿带更新提升的带动下,周边老旧街区也重塑了艺术烟火。通过对现有街区业态元素的提取,放大生活元素作为街区改造的亮点,采用一店一招的方式使商业界面焕然一新,通过外摆及街道家具的布置,汇集人气。
项目信息
设计单位:胡昂院士工作室
合作单位:中建西勘院八公司之山建筑美学中心、中建西勘院景观规划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丁慧慧、罗寅
项目经理:邓凡
设计团队:罗寅、陈飞、陶坤、代锟琪、钟雨惠、王茜、何克亮
策划团队: 钦城文旅